close

狂犬病10個Q&A解惑 (Rabies及MOKOLA病毒)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2013年7月26日 下午8:55

 







國內爆發多起狂犬病鼬獾死亡和染病鼬獾咬人事件,造成人心惶惶,台大獸醫專業學院兼任教授葉力森整理有關狂犬病的Q&A,以免民眾錯誤解讀而過度恐慌,甚至出現寵物棄養潮。





Q:狂犬病是從狗傳染的嗎?


A:不!這類病毒不僅感染狗,所有的溫血動物都會被感染。


Q:人被染病動物咬到,就一定會發病死亡嗎?


A:不是的。相較於其他動物,人對於狂犬病的抵抗力比較好,在不治療的情況下,被染病的動物咬傷,只有不到40%的人會發病,只不過一旦發病,死亡率就接近100%,因此需在被咬後盡快治療。


Q:狂犬病如何在動物之間傳遞?


A:在病毒進入腦部及唾液腺時,動物會失去正常生活及運動的能力,並有狂暴傾向,藉由咬傷或抓傷(舔爪子使爪子帶有病毒)其他動物而傳染。由於動物有群居習性,一旦發病會在一段時間內殺光幾乎所有同種動物,然後藉由咬抓侵襲其他動物族群。


Q:現在台灣的疫情嚴峻嗎?


A:因為染病鼬獾的時間橫跨超過一年,且出現在不同的地區,代表病毒在島內鼬獾族群中廣泛散佈,情勢非常嚴重。未來若出現鼬獾以外的病例,情況就更嚴重,最糟的狀況是開始出現狗貓病例之時。


Q:對於寵物該怎麼辦?


A:千萬不要遺棄家中的寵物貓狗,以免疫情惡化。應該儘快帶牠們注射狂犬病疫苗。


Q:對於流浪狗貓,又該怎麼辦?


A:對於目前暴露在危險前線的流浪動物,餵養人應協助儘快注射疫苗且戴上可靠的標示,無人照顧的狗貓和野生動物則應該優先考慮大規模投以疫苗餌劑,以增加免疫防堵率。對於疑似有神經症狀的,就應通知當地動物防疫單位,以儘快移除、檢疫,或安樂死後加以檢查。


如果投以疫苗餌劑不可行,在疫情嚴重的地區,只好局部採用捕捉、留置檢疫,甚至捕殺的方式。


Q:看到不尋常的野生動物,或被野生動物咬傷怎麼辦?


A:這段時間請千萬不要與野生動物作任何互動。如果見到野生動物屍體,或野生動物在不該出現的地方亂晃、行為奇怪,應通知當地動物防疫單位。


萬一不幸被野生動物咬傷,而動物疑似有神經症狀,應即請防疫單位捕捉後安樂死並送驗,無論結果如何,被咬者最好在第一時間開始狂犬病的免疫治療程序。如果動物沒有症狀,應由防疫單位協助捕捉並隔離檢疫至少10天以確認無病。


Q:被不明或他人養的狗貓咬傷怎麼辦?


A:如果動物出現疑似神經症狀,應儘量在不接觸動物的情況下避免動物跑掉,並立即通報動物防疫單位對動物作檢驗,如果動物並無生病跡象,仍應隔離檢疫至少10至14天,以確保安全。


被咬傷者的傷患,則應在於被咬後盡快前往醫療院所,由醫師判斷是否接受免疫治療。


Q:被咬傷後的免疫治療程序為何?


A:依照世界衛生組織於2004 年的狂犬病專家諮詢委員會第1 次技術報告及美國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對可能染有狂犬病毒傷口處理之建議,以下方式可以有效防止發病:


1. 立即清潔及沖洗傷口:立即及澈底地以肥皂及大量水清洗傷口15 分鐘,然後以優碘或70%酒精進行消毒。


2. 被患有狂犬病之動物抓咬傷後,儘快地將人類免疫球蛋白(HRIG)浸潤注射於傷口,以中和病毒,並於另一不同部位,接種疫苗,引發其自動免疫力


3. 人類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應與疫苗同時施打,最遲不要超過首劑疫苗施打後7 天,只可單劑使用,使用劑量20 IU/kg,盡可能以浸潤注射傷口為主,剩餘之免疫球蛋白注射部位應盡量遠離疫苗施打處。若兒童多處抓咬傷,可以無菌鹽水2~3 倍稀釋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使其體積足夠應用多處傷口。


4. 如果可能的話,避免縫合傷口,但當傷口縫合是無法避免時,應在免疫球蛋白浸潤注射傷口數小時後再進行縫合,這將可使抗體在縫合前能夠在組織內充份擴散,其它的治療如抗生素、破傷風疫苗或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的施予,應如同其他抓咬傷口的處理一樣。


5. 主動免疫:疫苗最好於三角肌部位以肌肉注射方式接種5劑;第一劑儘可能在被患有狂犬病之動物抓咬傷後即注射(與單量的免疫球蛋白同時接種,但必須在不同之部位注射),其餘的則在第一劑注射後第3、7、14 及28 天施行。


 


Q:每個人都要打狂犬病疫苗嗎?


A: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基礎接種需要連打3劑,有些人還會發生副作用,因此只有會密集接觸野生動物的人員才需要優先施打,例如獸醫師、動物防疫人員、捕犬人員、動物收容所人員和消防隊員等。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 http://yahoo.top1health.com


==========================================


 


狂犬病病毒 英文為 Rabies virus 

Rabies是瘋狂的意思,命名的原因為被感染的動物會增加攻擊性

在美國的研究報告指出,病毒的分佈有90%以上在野生動物(鼬鼠、浣熊、蝙蝠、狐狸)

在家庭動物如動物中貓3.9%、狗1.6%、牛1.9%

可見病毒在所有可能存在的動物中,其實狗與貓只佔非常的少數

而目前傳出疫情的地區,

如考慮到狂犬病病毒有很多種不同的病毒株,某些特定的病毒株只會感染特定物種

可能也與目前只發現鼬獾的感染有關



台灣叫作狂犬病,其實是會誤導民眾只會被狗感染

所以建議在野外只要被動物咬傷就要主動去醫院就診

避免到山區野外並與野生動物(包括犬貓)保持距離的衛教也非常重要

如一定要去山區,建議穿著長袖與厚重衣服,因為病毒主要以被咬經由唾液傳染

如有衣服保護則可以減少病毒量

 



在國外的研究已指出,大規模的撲殺流浪狗,

 

對改變病毒在族群間的組成比例毫無效果。

目前,因為利用病毒也會從消化道黏膜進入感染

所以目前已有可以製成誘餌型的疫苗發明

利用疫苗預防野生動物或犬貓,才能有效改變病毒在族群間的流傳

並增加擁有能對抗病毒抗體的個體在一族群間比例增加的可能

有抗體的個體增加其競爭力,易受染的自然會被淘汰

進而讓傳染病不再流行而消失

 



但如果經確診為已發病的動物,則一律安樂死以絕後患

而民眾也別特別恐慌,媒體上常標題聳動"狂犬病死亡率100%"

 



正確來說,狂犬病"發病後"

才是死亡率100%,但被咬"不一定"會發病

文獻記載被有感染狂犬病的動物咬傷後,

發病的機率約4成(有的寫30%~70%)

且被咬到發病之前有一段潛伏期

狂犬病是一種很特別的病毒

它的潛伏期(無症狀)非常長,為數週到數月甚至可能到一年或更長

如不治療等到發病,之後的進程就相當快了

因為潛伏期時間長且病毒量少量存在

所以它是非常少數可以在感染後還可以打疫苗治療(postexposure prophylaxis)治療的

與一般的概念:"疫苗只能事前打,只能用來預防" 不同

在研究指出,在"被咬到後"(非發病後)7天內開始接受治療下

"存活率可達9成"

如在被咬到後第一時間就開始接受疫苗療程,

"存活率更高可逼近100%"

所以衛教民眾不要拖時間,在黃金治療期馬上注射疫苗是非常重要的


 

恐懼來自於無知!

 

增加衛教知識多理解,強化觀念;

 

沒必要被媒體的渲染(例如:被咬就一定會死)

 

所誤導產生"不必要"的恐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的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